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发布时间:2025-05-17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系列11篇)。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1
重阳节祝福语:
1、蓝天作信封,白云作信纸,流星是我的特快专递。送您清风让您心旷神怡,送您细雨洗去您疲惫的汗迹,送您彩虹通向梦想之旅,祝您重阳节快乐!
2、写一首诗,喝一杯酒,画一朵菊花,插一个山茱萸,弹一首歌,跳一曲舞,编一条短信,送一句祝福,重阳节,幸福健康!
3、九重阳节到了,我祝您事业九转功成,我祝您财运十拿九稳,我祝您万事九月大吉;我的祝福一言九鼎,祝您重阳节快乐!
4、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虽然我们没有菊花赏,但我却有一瓶菊花酒,请你和我一起享用。祝老人们重阳快乐!
5、九月九日重阳节,老友新朋话离别,美酒一杯歌一遍,美满真情似秋叶。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2
在秋天这个凉爽的季节里,有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重阳节。老师告诉我们重阳节也是老人节,是为老人过的节日。因此,在今年的重阳节来临之际,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重阳节的作业,就是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送上一份亲手做的礼物。我有点苦恼,亲手做的礼物?对了!做我最擅长的贺卡吧!
于是,我特意选了一张颜色温馨的橙色硬纸片。我先将它对折,形成一个长方形,再在折痕的地方画上半个爱心,然后用剪刀沿着铅笔痕迹剪下,这样奶奶一打开的话就可以看到完整的爱心啦!接下来,我在卡片最显眼的地方画上一束花和一点装饰图案。最后,我在卡片里面写上了我对奶奶的爱与祝福。就这样,一张重阳节贺卡就制作好啦!
重阳节那天早上,我怀着激动又兴奋的心情把贺卡递到正在扫地的奶奶手中。奶奶打开一看,满是皱纹的脸上乐开了花,连声夸奖:“娜娜真能干,贺卡做的比买的还漂亮!奶奶喜欢。”听了奶奶的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3
重阳节习俗: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
“糙花糕”以粘些香菜叶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
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4
重阳节习俗: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5
重阳节习俗——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6
重阳节习俗——插茱萸
古代重阳节插茱萸之俗风行。茱萸,又名“越椒”或“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香烈,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等功用。古人把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称“辟邪翁”。每逢重阳节人人都要佩带。这种习俗在汉代就已出现。《荆楚岁时记》中已有记载。
到唐代流行甚广,被大量写进诗文中。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万楚的《茱萸女》也写道:“山阴柳家女,九日采茱萸。复得东邻伴,双为陌上妹。插枝着高髻,结子置长裙。”宋代,插茱萸之俗不如以前盛行。宋代以后,重阳插茱萸的习俗开始衰微,而直接作药用,在明清时,又用袋装茱萸以避毒害。如今,插茱萸的习俗已不传行。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7
1.《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 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
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
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5.《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
-
一起合同网小编精心推荐:
-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 重阳节尊敬老人的手抄报内容 | 手抄报内容 | 小暑手抄报内容 |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
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
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8.《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20.《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 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8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传说“桓景登山避灾”。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旧时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9
重阳节祝福语:
1、一根扁担挑两筐,三秋雁阵四五行,六六大顺七八项,九九重阳十月忙。农民可亲,丰收喜悦一起祝福您重阳节快乐!
2、一丝秋雨秋意浓,一缕秋风秋情动,一轮明月谁与共,一份思念遥相送,一枝茱萸情义重,一朵菊花香入梦,一条短信你会懂,一片真情重阳祝福中。
3、一支山茱萸,愿你永远愉快,一块重阳糕,祝你永远高兴,一杯菊花酒,祝你幸福久久。重阳节到了,谨祝各位老朋友、老伙伴节日愉快!
4、愿你如春日天空般妩媚,愿你如夏日天空般明丽。愿你如秋日天空般高爽,愿你如冬日天空般朦胧,祝你拥有甜蜜温馨的重阳佳节!
5、再美的日子,没人关怀就是遗憾,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却能给我们带来温馨——所以我们都不吝啬寄给彼此关心,一样的日子,一样的牵挂,祝重阳节快乐!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10
渔家傲·九月重阳还又到
(宋)欧阳修
九月重阳还又到。东篱菊放金钱小。月下风前愁不少。谁语笑。吴娘捣练腰肢袅。
槁叶半轩慵更扫。凭阑岂是闲临眺。欲向南云新雁道。休草草。来时觅取伊消耗。
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 篇11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叫“登高节”。我和爸爸、妈妈早已买好了丰盛的食物和水,准备一大早就去爬南山。
我们兵分两路。妈妈骑单车带着我,爸爸坐公共汽车,很快就到达了蛇口明华中心的南山脚下。在那里我们会师了。然后我们开始往上走。走着走着我们看见那里有许多人在一堆小草旁边围观。我也走过去看了看,发现一条小青蛇隐藏在小草里面。有人用打草惊蛇的办法惊动了那条小青蛇。可它依然不动。我想,那也许是一条假蛇吧!接着,我们又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两边环绕的树木,风景是多么的优美。
不知不觉的我们已经到了山顶了。山顶上人山人海,忽然我看见一家卖热狗的小卖部,热狗香喷喷的气味让我馋得直流口水。于是,就向爸爸要了两元钱,买了一根热狗,热狗真好吃!
-
更多精彩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重阳节敬老手抄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