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作文致孔夫子(锦集12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12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心目中的孔夫子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1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漠漠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说是老人,那是从我这个两千年后的人类眼里追溯回去的结果,不管从哪方面,他都足以教我、育我去领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与根。
说到孔子的智慧,我想首先是他学识上的渊博,面对他高深的学问,颜渊曾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试想,这是怎样的一种学问能让这位孔子最欣赏,最器重的学生发出如此深刻的感叹。当然,孔子作为一位老师,他的智慧也体现在他的教育之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原来2500年前的`孔子早已指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纵然孔子是诲人不倦的,但这一份“不倦”却是建立在一个学生对学问痴心向往却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诚然,细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他自身就不想学,那么硬逼着他又能有什么大的效果呢?
都说言教重于身教,孔子用它自身良好的品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在观看《孔子》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们都能注意到一个细节,每次孔子面见君上,他都要在殿外行一个大礼,这时一旁的太监就会告诉他那是周礼,现在不需要了,但孔子照做不误……
就是这样一位极力推行周礼的“固执”的老师,教育出了一批批懂礼知礼守礼的学生。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处于那样的乱世,孔夫子以笑面对,乐观地在思考中漂泊。
因此不会在铜镜前流连,不会看到头上的银丝,不会在意何时离去,智慧的光辉洗去了一切,生活因知识而富足。并非什么也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看开人生,绝非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世人只发现物质的落寞,习惯性的忽视夫子背后的伟大,所以他们是“世人”。正如奥运会上奋斗的健儿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2
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仁礼以及儒家思想,被历代君王使用,是他们一统国家的思想工具。
在我的印象中,从小到大虽听过不少的孔子事迹,但孔子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干瘪的形象,脑海中也没有什么太具体的形容词来描述。好像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永远是一个老头,其貌不扬。脸上再写上一个"孔子"这便是我心目中的孔子形象了。
前几天,我在课本上又一次认识了他。在课上,经老师的补充和讲解,他的.形象不知怎地,在我面前变得鲜活了起来。我仿佛是在现场倾听着孔子的教诲,感受着儒家思想的熏陶和思想上的碰撞,灵魂上擦出的火花。
我翻阅了各种资料,才把孔子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复原在了我脑海中。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虽出生在宋国贵族,但因其家族的没落和世道的变迁,从小就受了不少磨难和困苦,十五岁了才致力于研究学问,但因其过人的悟性,不就便有了不少的学问,他也一生多次易主,屡不得志。后便回乡办校,教书育人。说到这可以说他可是我们现代私立学校的鼻祖呢!在办校中,他总结初一系列的教育手段和学习计划,以及教学方针,培育出了曾子,颜回,子贡等多位优秀学生,后来带领他们周游列国,传学受道。在72岁时,他自觉命不久矣,便将弟子叫到身边,说完最后一句话,便得道成仙,驾鹤西归。
在了解了这么多的资料后,我眼前的孔子形象不在干瘪,相反眼前浮现出一个,乐善好施,和蔼可亲面色红润的老者形象以及一个走遍列国,仍不得志,但却又面色坚定的年轻人形象。孔子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名,更是我们民族的思想象征。
越千年时空,听先人教导。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3
我喜欢一个名叫做孔子的伟人,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弟子三千多,其中学霸有七十二个。
孔子喜欢穿浅黄色的衣服,衣袖长长的,胡子挡住了眼睛。告诉你一个秘密,孔子外貌有些特别,他头上有一个大包,但他的脑袋里装有很多知识,孔子的儿子叫孔鲤。
他的学生中,我最喜欢的是子贡、子路、公冶长。子贡是一个富二代,还帮孔子宣传他的知识。子路很勇敢,有一次他跟敌人打架,他的.帽子掉了,子路去捡,被别人砍头了。公冶长有很大的肚量,孔子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我喜欢论语里的三句话: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朋友信之。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择从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十有吾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一生非常坎坷,他三岁丧父,十六岁丧母,三十岁学艺,三十五岁避内战,去齐国。五十一岁当官,五十二岁任总督办,五十三岁周游列国,六十八岁从事教育,七十三岁孔子离世。孔子周游列国的费用几乎都是子贡给的,孔子死后,子贡为他守墓守了6年多。
孔子他虽然长得很特别,但有很多文化和知识,你喜不喜欢孔子呢?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4
推人道,复周礼,功比三皇五帝;
创儒手,育桃李,才领万世风骚。
“复八百载先周礼之乐,创五千年华夏之瑰章。”孔子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文化,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之中,虽经无数风雨洗礼,但仍熠熠生光。
在一个礼乐崩坏,征伐不止的时代,孔子放弃了隐退归林的消极做法,以一颗赤诚的'社会责任心,带领着他的弟子们,积极用事,推行改革。“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用来形容他或许再恰当不过。
他走在世人的最前列,倡导只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方会使百姓“有耻且格”;他奉行以信取天下,认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憎恶僭越之行径,痛恨“八侑舞于庭”的大不敬做法;他向往灿烂的周文化,坚信“文王既没,文在兹矣”;他远离小人,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他悔恨“没世而名不称”,感伤“凤鸟不至,河不出图”。
“揽五美于一身,屏四恶于万里”,圣人以其高尚的精神品质,为万世之楷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是他坚持真理、永不放弃的品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他严于律己、非理不为的品质;“正名、顺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他正己修身,模范带头的品质;推“三年之丧”,行“孝悌”之名,是他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告的品质;“以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是他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品质……“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孔子以一种孜孜不倦的精神,问心无愧的顽强,一路走来,并将继续走下去,永远不停歇。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5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在孔子的心目中,正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当贫富与道德发生矛盾时,他宁愿穷也不愿放弃道德。孔子以勤奋好学和对各种知识的浓厚兴趣而闻名,因此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他被认为是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孔子说:“如果我是圣洁的,我就不会厌倦学习和教学。”作为一名教师,孔子会崇拜任何他不理解的人。所以,如果有三个人走,那一定是我的老师。
孔子生性正直,主张走到底。他曾说:“我对人很好,谁会毁了谁的名声?如果他有名声,他会努力的。斯敏业,这三代人之所以走直线&善待他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真诚大方,“对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对别人做”,“君子之美,成人之恶”,“厚脸皮鞠躬,对别人不负责任”等都是他的人生原则。
他让我们知道了他的精神品质,即“贫困中快乐”,“永不厌倦学习,孜孜不倦地教学”,“勇往直前”。
联系孔子的仁义学说,在治国方略上,他主张“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是最崇高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被称为“德治”或“礼治”。这种以德报德的治国方略,实际上打破了礼俗不亚于平民的传统信条和贵族与平民的原有界限。
孔子的仁学体现了人文精神。孔子的礼学思想体现了礼的.精神。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体现了孔子以德治国的政治思想。
通过以上资料,我对孔子的精神品质和政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孔子的弟子将仁、义、礼、智、信传遍世界。在我心中,他们是一个伟大的人。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6
他,一个普通人,哲人,圣人。
他和他的思想站到了世界的顶峰,他的思想已经开始发展,从封建礼教到现在的和谐,他已经不知不觉植入人心。
他就是那个可敬可爱的孔子。
在那微言欲色、大义难抒的年代里,在那礼崩乐坏、信义扫地的世风中,在那随波逐流、抛仁弃义的人群中,他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用一双智慧的眼看透一阵混沌的尘。他没有躲避,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杏坛前的三千弟子见证了他的辛勤,荒原野道上来往的车辙记载了他的不息。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七情六欲。他为人处事亲切得如春风化雨,缓缓流进人们干涸的心。他仅仅是一位老师,仅仅是一位老者,他有普爱众生、厚德天下的思想,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一身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铸造了中华民族的魂魄。“仁、义、礼、智、信”成为了儒家亘古不变的主题。他像一只大鸟,在空中盘旋,一声长鸣,撕开了混沌的天空。从古至今,多少人用儒家的思想、大义凛然救人民于危难水火之中。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他是真正的哲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佩服他在匡人之围那种泰然自若,圣贤之勇,不人能挡。他就像一只大鸟,尽管危机四伏,却要一飞冲天打破浑浊。千年前的岁月如斯,春秋的风如斯,周天子的光如斯。我佩服陈蔡受厄时孔子的坚韧从容、泰然自若。泰山脚下,巍巍泰山中哀民生多艰喻猛虎;黄河岸边,汤汤黄河旁惜时易去叹逝川。就这样,一个哲人成为了一位圣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于是从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受儒家思想感染。唐雎发志士之怒,挺剑而起;荆轲以豪杰之气,箕踞而笑;贾谊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杜甫大蔽天下寒士,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鹏举锐旅请缨,郑成功铁剑东指。孔子的哲思氤氲出多少人格之崇山,尊严之沧海,匹夫仍有天下之责。孔子如一只大鸟鸣彻长空,纵横万里,横贯古今。
梁启超“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秋瑾“他年成败不计较,但恃铁血报祖国”,儒家的魂魄在磨练中铸造,在铸造中升华。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7
在滚滚流淌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无数的伟人,正当它流经公元前552年10月9日的那一天时,儒学大家孔子出生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都是我们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经典,而它们的作者——孔子,自然也是历代炎黄子孙心中的一位圣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孔圣人,在我心中,他和蔼,满腹经论,却又不失风度。他就像我人生的引路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无不透着哲理之"光"。在我对学习无比厌烦,觉得"活到老学到老"荒谬至极时,他告诉我"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当我觉得时间太多想去消磨时,他提醒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我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时,他帮助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那些看似在古代才适用的哲理,放在现代也同是如此。
在那个时代,也许他并不出名,但他能说出如此哲理,并非是因为他异于常人,他也曾因为穷困迫于生计而做过工作,但之所以他的思想言论受后人的青睐,那是因为他所经历的生活磨砺让他拥有了一种理性,从三岁丧父到晚年丧子,由"十有五而至于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都是他没有常师,在生活的'磨砺下所造就的。他被后人列入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就连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都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至25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难道不是孔子磨砺的最大成就吗?
孔子就正是这么一位令人尊敬的伟人,他不仅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教会了我要胸怀大志;也用"仁、义、礼、智、信"告诉我们做人的准则。他的思想,将会被后人永远传颂。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8
孔夫子圣人也,这是我一直以来对他的印象,但我从来没有主动了解过他。这次放假我打算了解中国圣人,孔夫子。
孔子距离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他的思想仍然在我们的心里,不能忘去。
孔子生而七漏,头顶凹陷,他的母亲曾祈祷于尼丘山,所以他名丘。
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终身追求。他说,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似乎把一生的`精力都置于学业身上。
他说的话总是很精炼,却能给人意味深长的感觉。不会一下子把一个事物的道理告诉别人,而是让别人悉心揣摩,有些人可以解读出很多意思,无心人则不会懂,当人们揣摩出他这句话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时,总会恍然大悟般拍拍自己的脑袋。
他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从不言弃。君不见,他周游列国,只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君不见,他对人和善友好,只为了告诉别人"仁德"。君不见,他以身作则,舍小为大。他的事迹我们怎么说也说不完,他的影响是无法言表的。
我敬佩他,他向我们展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思想,是它让我们学会了谦恭有礼,让我们学会了勤学好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是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吾日三省吾身。"那是他告诉我们的习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那是他让我们学会了谦虚。
孔子啊,我多么多么希望了解你的所有事情,你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鼻祖,让我打开那扇古老的大门,仔细地聆听你的教诲,好吗?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9
你可曾听说一个人,他愿意将一生都耗在一项许多君王不认可的学说之上;你可知一个人,他的学问可以经受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洗涤,非但没有消沉,反而日久弥新?这个人就是孔子。
逝者如斯夫,往事犹可追。隔绝了两千年,毕竟只剩下一鳞半爪的真实感,九成九倒是后人评说的高山仰止或者毁誉谤兴。当无数的西方人怀着迷惑与惊叹揣摩这东方的传奇,我们这些传人们似乎更多了一份“身在此山中”的茫然。
我心中的孔子,不是神也不是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字或者膜拜的木牌,反而是一个静静聆听人的内心与默默观察世界的智慧老人。有很多文字出自他手,他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传承中华古文明中遗散的智慧,为那个号称天下大乱的时代保留一些更久远的文明与记忆。而他自己只是教教书、游游学,就这样开启属于未来两千年的兴与亡,真或伪……而他最真实的生命却变得渐渐模糊起来。
理解一个影响了文明史的人,若不是亲身用心去聆听,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有“矛盾”二字。几千年的辉煌可能在一百年中面目全非,而冰冻三尺之下又有几人能够不问寒暑与寂寞,仅仅为了与他仰视同样的星空呢?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10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最初接触孔子是来源于小学课本上的《两小儿辩日》,那时,我认为孔子一点也不博学,不聪明,连两个小孩都不如。到了再次接触孔子,是初中学习的《论语十二则》。
我渐渐地开始对孔子有兴趣。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他的家境相当贫寒,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可见他从小就很懂事,很聪明。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的时候,知识非常渊博,被当时的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孔子在青年时代曾做过一些小官,因为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著作《诗》、《书》、《礼》、《乐》、《易》、《春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正是孔子一生学习道德修养的写照。
了解了孔子,现在想起小学时学的《两小儿辩日》,不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具体体现吗?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英国的历史学家,哲学家汤恩比博士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仍然运用,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孔子,他不因自己的才智,而藐视别人,他不因自己的名声,而骄傲自满,他实事求是,教书有方。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11
孔子,活在了历历代代中国人的心目中,他的思想影响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别人心中的孔子是天纵之圣,但你想知道我眼中的孔子吗?
我眼中的.孔子,他心怀天下。有一次,途经楚国时,子路向两个隐士问路。那个隐士说:现在天下乱哄哄,你跑这跑那,还不如学习我们隐居起来呢!孔子听了,大受刺激,长出一口气,才慢慢地开口说道:有些人能和鸟兽住在一起,我却不行,假如天下都太平了,我还跑什么呢?
孔子不但心怀天下,而且有着远大的报负。他五十五岁时,在鲁国担任司寇,本可以吃着公粮,乐享清福,可他为了更好的宣扬仁政,打破教育垄断,开始周游列国。十四年间,跑了五六个国家,虽然诸多不顺可他依然没有放弃,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几番波折后,回到鲁国,更加坚定得专心执教,开创私学先驱。
尽管孔子很伟大,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同样有缺点。当他最得意的门生――颜渊死了的时候,颜渊的父亲颜路向孔子建议说:孔子,您可以把您的马车卖了,给颜渊换个好棺材。尽管孔子痛失爱徒,悲拗欲绝,但他仍然不同意,他说:我还列在大夫之后,不可以无车!说明孔子相当看重身份地位和礼节。
孔子虽有缺点,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位心怀天下、有抱负的孔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应用作文致孔夫子 篇1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晨,当我们漫步在绿树林荫的校园中时,总能听到这般的朗朗读书声。每当此时,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你的身影---孔圣人。从我见到你的第一眼起,我便仰慕于你。你虽没有高大的身材,但宽厚的肩膀为你平添一份稳重之感。"语音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正是如此,你的话往往发人深省,暗藏玄机。
画一条时间轴,纵观你的生平。公元前544年,你出生了。如同一颗明星升上夜空,这带给你的父亲莫大的欢乐。可不幸的是,你三岁却又丧父,十七岁继而丧母。我想,沉重的打击会给予你更多的磨炼。在你20多岁时,你便关心于天下。你聪敏善思,常常会发表自己的观点,我钦佩你。你的远大抱负使得你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引此前进。
30岁左右的你,已经小有名气。你开办私塾,与齐国君王共论天下大事,正所谓"机会不但会造出小偷,还会造出伟人。"我想,定是你的慷慨激昂与能言善辩,打动了国君,从此重用于你。
公元前496年,你周游列国,积极宣传仁政。但身处乱世的你,没有在政治上施展才能的空间,于是便把精力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成就了"七十二贤人"。正因你的坚定,才有桃李满天下之说;正因你的.执着,才有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你的善良与大公无私,常常在生活中无言地激励着我,使我勇敢地一次又一次攀登知识的高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你很准确地对你的一生做出了评价。你是人类文化先河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孔夫子。
-
一起合同网小编为您推荐应用作文致孔夫子专题,欢迎访问:应用作文致孔夫子